首页

关于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十四篇】

学生军训总结 |

时间:

2022-06-28

|

推荐访问

【www.habasit-longbelt.com--学生军训总结】

&ldquo红色经典&rdquo它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故事通常是抗日战争和内战期间的故事。例如,八路军、农民革命、内战时期、新中国创建等相关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的文章14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 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第二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白阳珍,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村人,1872年出生,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梁第一个农民联合会——金岔沟农民联合会主任。那时,他已61岁。

  在南梁根据地开创前,白阳珍一家酷受地主老财和团丁土匪的剥削和欺凌,靠开点零星荒地和租种地主部分薄田度日,稍遇年馑,全家老小便只得靠采集野果、野菜充饥,尽管如此,他还时常接济比自己更穷的邻居和乡朋。1928年,陇东大旱,村民饥饿难耐,白阳珍积极鼓动村民们同地主豪绅斗争,说:“饥荒年,人命关天,饿死的人都是胆小的,他们(指地主豪绅)为富不仁,就应硬来!”在那场闹饥荒的斗争中,白阳珍勇于反抗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以后,大家每有拿不准的事,都来找他商量。

  后来,刘志丹在南梁组建起一支革命武装,吓得地主和反动民团惶惶不可终日,广作欺骗宣传,称这支革命武装为“土匪”,村民们也个个胆战心惊。白阳珍不偏听偏信,处处留心打探情况,并把探听到的情况告诉给村里人。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后来游击队在南梁乡荔园堡一带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严明纪律,使群众进一步受到了实际教育,都说他“人老见识广,说话都是有准儿”。从此,群众见了游击队不但不躲避,还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游击队”。

  1933年10月下旬,张策、习仲勋等受陕甘边党的指示,来到南梁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准备工作,经常在白阳珍的家里落脚。在张策等人的指导下白阳珍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协助张策在荔园堡附近组织和发动群众。他不顾年老体迈,走遍荔园堡川的庄头院落,挨门挨户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联络农民积极分子。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梁地区第一个贫苦农民自己的组织——金岔沟农民联合会,白阳珍被推选为主任。当时缺乏革命骨干,他还让儿子白天章参加革命,并时常叮嘱儿子:‘“要把革命的事干好哩,就是掉脑袋,也应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当时,农民赤卫军没有武器,他就发动群众搜集废旧铁器,同乡邻赶制红缨枪和大马刀,发给赤卫队。白阳珍一心为革命的行为,曾受到当时陕甘边区负责人的的多次表扬。

  南梁一带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震慑了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反动武装。1934年春,国民党地方军阀仇子康部和庆阳谭世麟民团千余人向南梁发动大规模“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主力红军转移外线作战。4月28日,敌人进占荔园堡,大肆烧杀抢掠,搜捕革命干部和红军家属。那天下午,一部分敌人径直向金岔沟扑来。这时白阳珍正在后沟组织群众转移、坚壁物资,闻讯后,迅速布置群众转移,自己留下收拾现场。不一会儿,只见前沟尘土飞扬,敌人的马队涌了进来。白阳珍看到群众刚躲过敌人的视线,还没走远,十分焦急。情急之下,他故意跑出村子,向沟台对面的一条小河沟跑去,敌人果然发现了他,一窝蜂向他扑去。白阳珍被捕了,群众脱险了。

  敌人把白阳珍捆绑起来,关押在阎洼子村的一孔窑洞里。当他们得悉被抓的就是白阳珍后,如获至宝,先后用压杠子等酷刑逼讯他,企图从他口中掏出急需的情报。白阳珍年老体弱,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强忍剧痛,英勇不屈,拒不回答敌人的任何审问。无奈之下,谭匪在1934年5月4日佛晓逃窜前,用铡刀将白阳珍杀害,那年他62岁。

  白阳珍牺牲了,他在党的指引下,晚年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投身于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革命做了许多重要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黄昏颂”……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镌刻在高耸的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上,也深深铭刻在每个华池儿女的心里。

第三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粟裕最会战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着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经历了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中,除了队长,军队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大部分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军。生前曾多次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回答说我哪里是百战,几百战。

  他荣马一生,相继受了六次伤。头部受了两次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的水南作战中,被子弹炸伤了头部。手臂两次受伤,硝石和敌人作战中,他左臂受重伤留下障碍的浙江西遂安转战皖赣,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取出子弹。此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臀部受伤的1936年在云合展开游击战,脚踝受伤。1984年2月5日去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骨灰中发现了隐藏在头上54年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昆、沙土集之战、淮海之战荣马一生粟裕在胜利战争中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了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说到解放军的军事指挥官,在我的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能战斗。

  着名的战斗-苏中战斗七战七胜。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上海仅隔一江的苏中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准备消灭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在内线战斗。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的劣势兵力对抗国民党军12万人的攻击,连续7次作战,消灭敌军5万多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本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了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参考。华中野战军在战斗中收获了大量美国武器,大大提高了装备水平。士兵们抚摸着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队长很好。知道我们的汉阳不好用,就送了卡宾枪,连收据都不要。

  战后,作为本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官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家庭旺盛,粟司令官战争胜利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流传至今。

  古典战例-淮海战斗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营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在北起临城(今雪城)、东至海州、南至淮河、西至商丘的许多地区,同数量、装备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大决战。解放军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歼灭敌人55.5万多人,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队、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灭敌人总数的80%。

  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淮海战役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建议。在战斗指挥中,尽量先解决黄维兵团,掌握战场的主导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对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先生立了第一功!

第四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第五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王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第六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沐浴着温暖的春风,奏响雄浑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升起我们神圣的国旗,看,五星红旗,我们心中的图腾,她热烈鲜艳,迎风飘扬。飘扬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今天我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和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革命先烈们,把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为战斗时同敌人搏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革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
  如今,战争年代渐行渐远,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无法体会战争的困苦与磨难,最多只能从书中,长辈的教诲和电视剧中去体会和感悟先烈们这比天高比海深的爱国情怀。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最可贵的,为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幸福,先烈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
  同学们!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生长在新时代,拥有富足的生活。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鲜花朵朵、绿草如茵。当年硝烟弥漫的天空早已碧空如洗、红旗飘扬。和平年代,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肩负振兴中华的使命。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就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青春的承诺,放飞理想的风筝;用青春的自信,作义无返顾的搏击;用青春的坚韧,不懈奋斗,立志成材,超越自我,报效祖国!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七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1920年生,河北蔚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第八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头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多谢大家!

第九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第十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了解了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一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长征的艰辛,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独雄心,读懂了几个浪漫的人物,读懂了现在的激情和英雄,也体会到了百万英雄过河的雄伟。长征路上的严峻障碍,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辛,白色恐怖下的千变万化,南征北战的激情,感人的故事,雄壮的诗篇,是刻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充满信心。红旗飘扬,党旗狩猎,祖国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高山仰望,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传来巨人的呐喊,就像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狮子,拉开了几百年来笼罩在千万人心中的迷雾,展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中国星球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信赖的导航者——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中国千疮百孔,共产党带领我们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国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克服困难,奋进。为了铺就强国之路,他们用巨大的实践笔画出了全新的画面,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在世界东方崛起。在90年的辉煌历程中,我们走出了一个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回忆过去的辉煌岁月,展现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是少先队员,我们是党的接班人。我们不成熟的双手应该勇敢地承受历史的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精神不能抛弃。它仍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胜的法宝。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和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篇章!

  谢谢!

第十一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第十二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60年前的那些日子,许多在解放后出生的青岛人并无深切的感受。对于解放前后故事的了解。都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解放”,是父辈们幸福的记忆,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怀想。那些人,那些事,是一段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激荡着我们的心。 

  黎明前的电波战 

  段乐蒙 

  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一样,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黎明中,也上演着激烈的电波之战。 

  地下电台的建立一波三折 

  194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我地下工作者吴荣森同志,迅速建立中共青岛市委地下电台,以加强通讯工作,保证人民解放军及时掌握青岛敌情,有效打击敌人,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直到当年的10月才开始启用。地下电台一直是敌人缉查的重点目标,所以电台设立之初便准备了3个台址。为了出其不意,从减少敌人怀疑的角度考虑,第一个便是周围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大批逃亡地主搭建临时棚的胶东路20号甲。 

  1949年4月下旬,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人民解放大军已逼近青岛外围。市内军政要人和富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南去的船票和飞机票抢购一空。各地反动分子纷纷逃到青岛,胶东路一带路旁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聚集了一批逃入青岛的还乡团分子。电台周围敌情的变化,引起电台小组的警惕,第一个台址有了暴露的危险,为了电台的安全,电报小组研究决定启用第二个台址。这一次是在电台小组成员徐宝光位于曹县路的家里。 

  斗智斗勇的电波大战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黑暗中的致命一击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第二天的下午,电台小组还是在城阳路召开了紧急会议。设在曹县路的第二个台址也已经被狡猾的敌人察觉,电台的再一次迁移刻不容缓。会议结束时,已到了戒严的时间,行动只能在次日凌晨开始。恰在此时,小组收到了交通员送来的一份情报,要求尽快发回解放区。吴荣森接过来一看,是蒋介石的一份手谕,大意是撤离青岛的时间由5月25延迟至6月2日,并已派来货轮15艘,以便撤退时尽量多地装载物资。看完这份情报,吴荣森深感责任重大,电报必须立即发出,以便上级尽快了解敌人的意图,采取相应对策。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也为了协助和保护吴荣森的发报工作,徐宝光一家人都留了下来,一起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午夜刚过,吴荣森开始待命,徐宝光则在楼台上放哨值夜。规定的发报时间快到了,敌人引诱我地下电台的电码声再次响起,吴荣森不予理睬。诡计没有得逞的敌人又开始播放干扰噪音,老吴耐心地等待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终于,规定的联络时间到了,吴荣森从纷乱的噪音中仔细地辨别着,终于找到了上级电台的声音,来不及高兴,他立即将那份重要的情报拍发出去。由于敌人的干扰严重,原本几分钟即可拍完的电稿,一直拍了半个多小时。就在这时,敌人的侦测车又出现了。事关重大,为了完成上级台电要求,吴荣森不顾个人安危一再核实,直至敌人的侦测车停在了门口,才终于完成。老吴和老徐立即烧掉了电稿和密码复制本,拆卸机器并掩藏好,同时,徐光宝的家人也躲藏到了顶棚里,二人则紧握武器,避在门后,准备与敌人战斗,他们屏住呼吸,静听着门外的响动。突然,一束手电的光柱在窗子上晃动,吴荣森掀起窗帘的一角悄悄向外看去,手电是从隔壁的火柴厂那边打来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徐家了。怎么办?街上正在戒严,走是走不脱的,只有跟敌人拼了。庆幸的是,那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已经发出,也许此刻正在首长的手中。想到这里老吴和老徐二人更是充满了战斗的勇气…… 

  迎来胜利曙光 

  黑暗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半空悬着,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但这一夜,敌人始终并没有出现在徐家,他们等待的战斗没有到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电台小组成员黄振远就骑着自行车把电台转移到了第三个台址。 

  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勇敢的电台成员最终冲破了黎明的黑暗,看到了青岛解放,这最明亮的时刻。

第十三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在这里长大,不怎么说王二小的英雄故事
  鬼子发现上当受骗后,先残忍地砍掉两个右手的五个手指,用*刺到两个小胸部,把他摔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消灭了这个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士兵面对两个小人,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个受伤的八路军士兵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受伤无治,为国牺牲,三个士兵永远睡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反";在扫除"的斗争中,将敌人引入埋伏圈,报道了自己壮烈牺牲的资料,报道了边境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布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平静的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东方倭寇窥视我的中华,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杀死我的英雄很少。
  。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第十四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延伸阅读
军训(militarytraining),是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下进行的军事训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军训总结讲话范文汇总三篇,欢迎品鉴!
2023-10-26
九月是一年开学季,正式上课之前,初一和高一的学生,一般都需要先进行军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军训总结报告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9-15
总结报告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大学生军训总结报告优秀锦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9-11
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军训总结学习2023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9-10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学生军训总结简短范文(精选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08
在大学生的军训中,我们收获成长、收获友谊,坚定信念,我们要将这段经历当作一次全新的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军训总结心得体会精选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6-20
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第一课就是军训,那么军训有什么作用呢。军训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军训总结学习2023【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5-04
学生军训总结报告模板10篇 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这样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军训总结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3-05
手指间隙非常大。时间太少了。它从指缝中滑出。高中军训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此时,我们可以写一篇高中军训总结,反思自我,增强自我。高中军训总结应该注意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学生军训总结(合集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2-28
军训,一个令人听到就感到害怕的字眼,一个能影响你一生的字眼,在军训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和感悟来自于哪里。下面的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学生入学军训心得怎么写,希望您可以喜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中学生军训总结【汇编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2-28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