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热门推荐 |

时间:

2022-05-02

|

推荐访问

【www.habasit-longbelt.com--热门推荐】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行政机构

  枢密院——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课考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考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第三课考点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9、中共二大制定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第四课考点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考点:

  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考点

  43、新中国历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第三课考点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考点

  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第二课考点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

  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第三课考点

  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第二课考点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考点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第二课考点

  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第三课考点

  7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时期;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课考点

  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

  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第二课考点

  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

  9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第三课考点

  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9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8、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9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0、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考点

  10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

  10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

  10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第二课考点

  104、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05、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106、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课考点

  107、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

  108、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

  109、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

  110、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111、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1.中共一大(1921.7)——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中共二大(1922.7)——提出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当前阶段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提出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提出建立民主的革命联合战线(和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

  3.中共三大(1923.6)——提出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4.国民党一大(1924.1)——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纲领、扩大民主范围、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纲领基本一致,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5.中共四大(1925.1)——提出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提出工农联盟,开展工农运动。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6.八七会议(1927.8)——清算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要掌握枪杆子)

  7.三湾改编(1927.9)——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确立党在政治和组织上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

  8.古田会议(1929.12)——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明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9.遵义会议(1935.1)——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0.瓦窑堡会议(1935.12)——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首次提出两个先锋队(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全民族的先锋队)

  11.洛川会议(1937.8)——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

  12.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正式命名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6)——提出国民经济恢复期主要任务及战略和策略方针。

  16.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1954.10)——通过第一部《宪法》。

  17.中共八大(1956)——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陈云在会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18.中共八届九中全会(1961)——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全国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964)——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20.中央工作会议(1978)——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改革开放“两个宣言书”,另一个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22.中共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1979)——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只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

  2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中共十二大(1982)——邓小平在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25.中共十三大(1987)——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评判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三条鱼)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两只猫)。

  27.中共十四大(1992)——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9.中共十六大(20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0.中共十七大(2007)——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纲领。第一次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纳入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当中。

  31.中共十八大(2012)——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出了新概括(三个自信),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新表述: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首次提出“全面依法治国”。

  3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5.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2016)——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建国前党史—建党时期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一大聚首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建国前党史—国内革命时期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此同时开始了北伐战争,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南昌起义自立自强: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开辟井岗星火燎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遭受第一次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开始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的斗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被称之为“革命摇篮”。

  古田丰碑奠定军魂: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因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伟大长征接续奋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建国前党史—抗战时期

  瓦窑决策联合抗日: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百团大战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延安整风生产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

  建国前党史—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改革人民拥护: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两个务必进京赶考: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国后党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协商建国人民当家: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并开始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正式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三大改造改天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两弹一星扬眉吐气: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建国后党史—文化大革命时期

  历史错误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建国后党史—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思想解放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建国后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庄严宣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全面深改征途漫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

  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1919年),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7.23-8.3;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2)出席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7.16-23;地点:上海

  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延伸阅读
细则也称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解释和补充。细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主
2023-01-13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月份党小组会议记录(通用5篇),
2023-01-13
剧本主要是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的,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
2023-01-13
研讨,读音yán tǎo,汉语词语,意思是研究探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九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2023-01-13
通过这次党训班的学习,我认真的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端正了入党的态度,明确了入党的动机,真正的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
2023-01-13
观感,读音guān gǎn,汉语词语,意思为观看某事物后的感情体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致敬老兵》短片观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品鉴!《致敬老兵》短片观感1今
2023-01-13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
2023-01-13
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
2023-01-13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班组安全活动记录3篇
2023-01-13
对照是汉语词语,拼音是duì zhào,意思是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
2023-01-13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