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

【www.habasit-longbelt.com--入党介绍人意见】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

做为一名80后,从小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爱国主义电影,读着《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就是先进,就是模范,就是真正为劳苦大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组织。从小我就希望能够成为这神圣组织中的一员。从参加工作向往入党的那刻起,到递交入党申请书,再到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党员,对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都是神圣而难忘的经历。
千禧年时我工作了,我总能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看到党员的身影,他们无论是在抢险救灾还是在平时生活中,总能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在我心目中,党员就是高素质的代名词,我渴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8年“七一”前夕,当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天起,我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誓言变得丰满、充满力量!
那一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令世人悲痛。党、政、军、民总动员,积极抢险,随处可见感人的救灾场面;同年,伟大的祖国隆重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令世界振奋,体育健儿发扬体育竞技精神,为国争光。从那一刻起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心。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是有十一年党龄的党员了,我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榜样,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这期间,我时刻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始终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上立足本职,奉献岗位;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生活上团结同志,时时处处起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是党教育、培养了我这么多年。今后,我会始终坚持初心不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党员身份作为最高荣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恪尽职守干事业,淡泊名利做奉献。

  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

俞永新,1929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病毒学家、生物制品学专家。1953年自福州大学(原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永新院士主要从事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出血热等疫苗质量控制和研究以及虫媒病毒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他坚持30多年,培育成功一株高度减毒而免疫性良好的毒株SA14-14-2株。应用该毒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为国际首创,于1989年取得生产许可证并投产,目前已在11个国家出口或注册成功。2013年该疫苗通过WHO预认证,这是中国制造的疫苗首次通过WHO预认证。该成果先后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此外,还牵头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出血热细胞灭活疫苗并取得新药证书并投产(已纳入EPI);参与狂犬病疫苗毒种的选育研究、参与出血热、登革热和其他虫媒病毒研究,共获10项省部级成果。1998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同年获“亿利达”科学奖,2000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授予“终身成就奖”。
我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园庄镇,1953年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原卫生部直属单位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所),被分配在病毒疫苗室,从事病毒性疫苗产品质量控制和研究。
解放初期,我国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我所在的科室内除了一名主任外,只有三名大学生。因此,我们这批新一代大学生受到了单位的“厚爱”,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就被指定为主管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苗质量检定负责人、检定组组长,并被选派参加由中检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俄语短期培训班学习进修。此后,我又被选派参加前苏联日本脑炎疫苗法规学习班,并担任疫苗检定组组长,学习按前苏联法规进行病毒毒种检定、疫苗原液生产到成品检定的全过程,由此积累了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
为提高对乙脑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单位特组织我们小组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了解乙脑儿童病人的情况。
在儿童医院见到的一幕幕场景让我至今难忘:从病房至过道,皆住满了脑炎患儿。这些本该活蹦乱跳的儿童却因为感染了乙脑病毒躺在病床上,昏迷、抽搐,甚至瘫痪。医生告诉我们,在这些患儿中有的会留有终身后遗症,有的甚至会死亡。乙脑除了带给他们伤痛,还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仅一个儿童的治疗费用就高达数千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高额费用。一些家长甚至动了狠心丢弃孩子的念头。这些都深深触痛了我的心。
历时30年 让儿童摆脱乙脑伤痛
乙脑是曾在许多亚洲国家广泛流行的一种引起脑炎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35%,幸免者中1/3留有痴呆、瘫痪等后遗症。乙脑不但给儿童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增加了十分沉重的负担。在对乙脑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可靠、有效和经济的措施。
1957年的乙脑鼠脑灭活疫苗事故发生后,专家对乙脑鼠脑疫苗的质量作了大量多次的技术改进。最后确定了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研究细胞培养的灭活疫苗,另一种是研究减毒的活疫苗。我带领的乙脑疫苗小组首先从收集来的数十株乙脑国内分离株中筛选抗原性广、免疫原性高的野毒株进行减毒研究。小组人员先后选了3株免疫原性强的乙脑野毒进行相关研究。3年的时间过去了,令我们感到失望的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研究结果。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发现,美国、日本也用与我们类似的减毒策略研究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同样不理想:减毒株难以达到对小鼠脑内稳定无致病的程度,而且毒力很容易返祖。一盆冷水迎面泼来,在该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都研究失败了,我们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但想起儿童医院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们实验小组谁都无法放弃。
通过反复实验,我们终于筛选到一株在细胞培养和小鼠脑内传代,且毒力未返祖的弱毒株。这个来之不易的弱毒株被命名为SA14-9-7株。研究进展一波三折,老问题解决了,另外的难题接踵而至——病毒的免疫能力直线下降!SA14-9-7株经过人体接种后,通过观察发现,疫苗的安全性很好,但疫苗的免疫原性很差。41名接种儿童中只有1名抗体阳转,7名可疑。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经过冷静考虑后,我认为,只要能提高弱病毒在机体内的繁殖能力,免疫原性就有可能提高。沿着这一思路,我大胆地将SA14-9-7株病毒在地鼠脾脏组织传代5次,以增强病毒在机体内的繁殖能力,然后再经空斑克隆纯化2次。结果筛选到一株免疫原性提高而毒力不减的克隆株——SA14-5-3株。由SA14-5-3株制备的疫苗在乙脑流行区经40多万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证明疫苗兼具安全性及良好免疫原性。但是,专家们对SA14-5-3株的免疫原性还不够满意,同时还认为该疫苗为活疫苗,生产技术复杂,质量控制条件要求高。且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不能生产冻干疫苗,而液体疫苗的稳定性差,疫苗产业化难度大。因此,SA14-5-3株疫苗没有被中检所接受。
虽然这又是一次无情的打击,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不愿认输,带领小组内人员继续战斗。沿着相同的思路,我又设计了一条提高SA14-5-3株病毒免疫原性的技术路线。在通过5次传代增殖和2次空斑纯化后,我如愿得到了免疫原性进一步提高的SA14-14-2减毒株。以该病毒株制备的疫苗,经人体多次观察证实其免疫原性明显提高,在非乙脑流行区接种后抗体阳转率由原来SA14-5-3株的62%提高到92%~100%。
疫苗研制虽然在技术上克服了各种难题,但疫苗的现场人体观察也是困难重重。当时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国际上尚无人体接种的先例,尽管减弱的病毒已在动物体内被证实其安全性,但对人体究竟如何,仍是未知。有专家提出,对数百上千只小鼠未致病不能保证对人体万无一失,谁敢第一个注射活疫苗?根据大量的动物安全性数据,课题组大胆建议:试验人员首先注射。经上级批准后,包括所长和我在内的6名课题组成员率先接种了疫苗,然后又对我们在6岁以下的子女进行了接种。在确定安全后,我们决定扩大观察人群。为不失时机地扩大临床观察,我带领课题组人员到山东、福建等基层进行疫苗人体观察。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人体观察难度较大,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为人类健康奉献的精神。在济南市原历城县(现历城区),观察组人员在当地防疫站和赤脚医生的配合下,不辞辛劳,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当地三个公社各个小学和老百姓家中,为儿童接种疫苗、探视接种儿童身体状况。历时14天的艰难工作完成后,终于第一次获得了超过2万人的疫苗临床安全性数据,为之后的活疫苗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了让抗体应答的结果更可靠,我们还需到北方无乙脑流行区去进行观察。然而,联系观察点的困难更大。此时,我的课题组人员有的调离,有的不再从事该研究,人员大幅度减少。一系列的困难使得乙脑疫苗的研究不得不终止。难道就此打住吗?我不甘心!克服种种困难后,我在单位领导的协助联系下,前往乙脑非流行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做现场观察。通过对1026名5~12岁儿童的14天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得以肯定,其免疫原性也被证实良好,疫苗的抗体阳转率达到100%。后来,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杂志上,得到国际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新选的SA14-14-2株有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我认为这次申请疫苗生产批件,理应没有问题。然而,国内知名生物制品专家组对SA14-14-2株疫苗进行审评后,建议继续扩大临床试验人数后再审。最后,在各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了对50多万名儿童的观察,结果证明疫苗十分安全。1989年,SA14-14-2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在经过30多年的奋斗后,终于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开始投入生产。该成果于1989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原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被评为1990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鼓励,离不开同志们的大力协助,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我学习并继承了共产党员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功研制出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双双达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
马不停蹄 带头研制出血热细胞灭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使我的病毒研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1990年,来不及休息的我接到一个新的重大任务——领衔研制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
20世纪7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在中国流行日趋严重,病例数最高时达10万以上。为预防该病,中国先后有几个单位开始研制疫苗。由于难度大,一些单位因未获成功停止了研究,而其他继续研究的单位也步履艰难。中检所领导考虑到当时出血热疫情的严重性和疫苗研制的必要性,认为有责任介入该疫苗的研制工作,指定我负责筹建出血热实验室。于是我着手开始收集毒种着手疫苗研究。不久,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被列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由早先研究疫苗的五个单位和中检所组成协作组进行攻关,我被推选为协作组组长。此后,我带领攻关协作小组在疫苗研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
通过协作组成员的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攻关进行很顺利,并取得了满意结果。我们成功研制出三种类型的出血热灭活疫苗:沙鼠肾细胞、地鼠肾细胞和纯化乳鼠脑疫苗,并相继于1993年、1994年获新生物制品证书投入生产。通过大面积保护效果观察,得到保护率数据为94%~97%。该疫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当时,国际上尚无细胞疫苗同类制品,该成果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获原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在1990年成功研制乙脑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的再次折桂。该成果也于1997年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
兢兢业业 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绝不喊空口号。为生物制品发展,我奋斗了6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我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热爱本职工作,在疫苗检验检测工作中认真负责,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科学家,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实干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科研工作中,我敢于创新,坚持把实验室科学实验与现场工作紧密结合,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始终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原卫生部一等奖2项,获得部和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我于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科技先进个人;1991年获国家医学卫生事业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同年获“亿利达科学技术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中华预防医学贡献奖;2009年获泰国玛希敦王子国际奖,在曼谷大王宫接受泰国国王(King Bhumibol Adulyadej)的颁奖。几十年来,我共发表论文250多篇,主编和参加编写论著10册,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多名,为我国的生物制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我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志愿书中的承诺。

  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

“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感恩社会,这就是我的初心!”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光芒,坚定又睿智。
他就是九寨沟县永丰乡上寨村老党员张德贵。
从一而终许下初心
1973年,退伍后参加工作的张德贵在九寨沟县永和乡当了一名教师。刚报道就面临解决学生入学率低的问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苦口婆心做工作,一年后,该校学生由30多个增加到70多个。
“当时,我是教师队伍中最年轻的,看到这么多娃娃没读书很着急,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好的教育,所以我就和校长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一个多月,我们几乎走遍了所有村寨。”张德贵说起那段岁月仍历历在目。
时隔30多年,如今张德贵退休在家,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得知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消息后,张德贵早早就开始谋划,到老党员家中邀请他们一起在村委活动室观看庆祝大会直播盛况。
“为了观看庆祝大会直播盛况,有的老党员是儿女从外地接回来的,有的是子女搀扶着来的,观看时全体老党员起立,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上寨村第一书记邓晓燕说。
观看直播盛况结束后,张德贵还以领学的方式带领全体老党员原原本本学习了“两书一章”内容,让上寨村老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不缺席”。
乡土宣讲温润初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生活改变了,我要把这些令人难忘的、不平凡的故事讲给全村群众听,让大家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精神。”就这样,张德贵长期坚持在村里给大家宣讲国家的方针政策。
“张老师讲得很透彻、生动,尤其是结合村里实际谈改革开放,讲明了村里接下来应该怎样发展、怎么发挥自身优势,让人受益匪浅,他是我们年轻党员学习的榜样”。上寨村村民刘坪在听了张德贵的讲解后称赞道。
有了张德贵这样优秀的义务乡土宣讲员,上寨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也纷纷加入了宣讲团队,他们宣讲的内容涉及上级会议精神、民生政策、文明新风等,对一些重大理论、政策、决策进行“解读”和“翻译”,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延伸阅读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党介绍人意见缺点【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09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申请人在党课培训、学习、考核、入党申请书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一般从支部大会通过他成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意见【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2-06
党员转正是预备党员转成正式党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转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意见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06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意见【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2-04
培养,汉语词语,读音为péiyǎng,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党介绍人意见优点和缺点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2-04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入党志愿书中入党介绍人意见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02
预备党员的考核时间也是一年,党会在这一年里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若一切考核都通过了,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接收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23
入党时间指的是被确定为预备党员的时间,也就是支部大会通过,组织上吸纳为预备党员的那天。入党时间就是党员的政治生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入党志愿书入党介绍人意见汇编3篇,欢迎品鉴!
2024-01-17
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的职责是:认真了解被介绍人对党的态度,及个人情况,并如实向党组织介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党介绍人意见简短100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1-17
党员转正是预备党员转成正式党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备党员转正入党介绍人意见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1-15
  • 推荐访问